佛山有数丨全省第四!备案博物馆32家,市博物馆新馆将开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2:54:00数据是冷静的,也是有温度、有激情的。为感知数据、洞察趋势、提振信心,佛山+客户端推出《佛山有数》新媒体栏目。第57期聚焦佛山博物馆,敬请垂注。
在佛山,文化力量如西江潮涌般浸润全城。
从“天下四聚”美誉到全国武术之城,从咫尺山林的岭南园林到智造名城的工业图腾,每一张城市名片都在博物馆的时光长廊里完成当代转译。
据了解,佛山市博物馆新馆正加紧陈列展览项目,朝着2025年国庆前开放试运营的目标全速推进,神秘面纱即将揭开!
祖庙博物馆。/资料图片
适逢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本期《佛山有数》将带你走进佛山的博物馆,探寻这座城市的文化宝藏。
10家国家级博物馆铸就文化地标
近年来,佛山持续推进博物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惠民便民的“博物馆之城”新格局。
据《广东省2024年度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底,佛山以32家备案博物馆的体量位居全省第4,仅排在广州(72家)、深圳(65家)和梅州(33家)之后。
随着2025年新增1家博物馆,全市文化版图扩展至33家。在969.89万常住人口的佛山,相当于每29.39万人即拥有一座文化殿堂。
三水区博物馆内,观展学生记笔记。/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细观其空间布局,32家博物馆中,禅城、南海两区各有10家博物馆,顺德区有8家,高明区和三水区蓄势待发,各有3家和1家。32家中有28家为免费博物馆,彰显着城市公益温度。
从博物馆性质看,国有博物馆有10家,非国有博物馆有21家,行业博物馆有1家。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比例约为65.63%,以超越全省平均水平(35.1%)的活跃度彰显民间文化自觉。
昆仲相机博物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海摄
在2024年8月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佛山有7家博物馆成功晋级,其中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更被列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至此,佛山坐拥10家国家级博物馆:一级1家、二级6家、三级3家,位居全省第4,仅次于广州(31家)、深圳(12家)和东莞(11家)。当中包括佛山市、区级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8家国有博物馆,而岭南金融博物馆和广东大观博物馆作为非国有博物馆,也凭借其实力在榜单上“崭露头角”。
岭南金融博物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智恒摄
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锦健摄
万件珍品诉说千年文明
文物是博物馆的核心资产,是凝固的史诗,见证着城市文明的千年流转。
在佛山的博物馆中,藏品最多的是佛山市博物馆,数量达到3.44万件,位居全省第6,文物藏品数量排名全省第3,当中包括6323件珍贵文物。
这些丰富多样的文物藏品,涵盖了古老陶瓷、精美书画以及历史文献,每一件都承载着佛山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为研究佛山地区的历史演进、社会发展、艺术传承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区博物馆凭借2116件珍贵文物数量,上榜全省前10。馆内诸如西汉大贝壳、唐宋鳄鱼骨等馆藏宝藏,无声地诉说着顺德横跨千年的往昔岁月。
顺德区博物馆。/资料图片
百万客流见证文旅融合
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佛山“博物馆之城”建设正驶入快车道。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打卡博物馆逐渐成为一种新潮的生活风尚。佛山各家博物馆也因势利导,举办丰富多彩的市民活动,并推出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让那些深藏于广阔大地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受众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成为文化积极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其中,祖庙博物馆和清晖园博物馆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优质的服务,游客络绎不绝,分别以303.94万人次和281万人次的参观量,入围2024年观众数量全省前十!
游客欣赏醒狮表演。/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伟楠、符诗贺摄
作为佛山重要的城市符号,2025年第一季度,祖庙博物馆跻身“热门百强博物馆”第15名,是众多游客来佛的“第一站”。春祭仪典、北帝出巡、醒狮表演、非遗市集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为这座古老的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光彩。在2025年“五一”假期,祖庙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达15.6万人次,同比增幅达39.3%,位列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第二。
清晖园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是游客们了解岭南艺术的绝佳去处。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清晖园共接待游客14.1万人次,同比增长49.46%,景区收入增长29.22%。
清晖园客流高峰。/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冠洪摄
……
佛山,从历史的风起潮涌中走来,见证了千百年的繁华与沉浮。33座文化殿堂如同星罗棋布的文化灯塔,以敬畏之心守护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根脉。
国际博物馆日,我们诚邀你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走进博物馆,去感受那份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与感动,让心灵在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与升华!
2024佛山文博成绩单出炉,8大数据惊艳全省
必看!国际博物馆日佛山将推出百场精彩活动,错过等一年!
策划丨何晓汇
记者丨束维
编辑丨冼子晴、朱韵耀
校对丨赵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