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近7万亿债券基金拼图,“大厂”最高规模达4500亿,纯债基金经理年化回报超1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8:41:00财联社4月11日讯(FICC研究员 杨斌)进入2025年后,行至低位的债市收益率波动增大,而近期海外市场风险的发酵进一步加剧了债市震荡。作为资产配置的基本盘,债券基金成为公募争夺的战场。
近期,债券基金年报陆续披露面世,财联社对近7万亿债券基金所涉及的基金公司债基规模及业绩进行了盘点。截至2024年末,债基“千亿大厂”共有36家,管理规模2000亿以上的有16家。业绩方面,绩优纯债基金经理的年化回报超10%,混合债基基金经理的年化回报最高达18%。绩优债基基金经理普遍感到债市收益率下行至低位后,波动增大不可避免。
“债基大厂”去年末规模比拼,博时管理4500亿,广发增长44%
随着两年来债券市场持续走牛,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6.84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了1.52万亿元,增幅为28.58%。在这一背景下,各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债基规模水涨船高。
近年基金公司管理债券型基金的规模显示,招商基金、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是名副其实的“债基大厂”,近几年管理债基规模稳定排在前列。截至2024年末,债基“千亿大厂”共有36家,债基管理规模2000亿以上的有16家。博时基金已接近4500亿的体量,位居债基管理规模首位,其他几家债基大厂的管理规模基本都在3000亿以上。
而从2024年的规模排位变化来看,博时基金、广发基金分别增长了20.78%、43.98%,一跃成为债基大厂的头两名。在大厂中,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永赢基金的债基管理规模也分别增长了21.22%、24.99%、38.07%、41.71%,幅度较大。而招商基金、嘉实基金管理的债基规模在2024年分别小幅缩水了5.47%、1.98%。
今年4月1日,招商基金公告称,固收老将马龙宣布卸任招商基金旗下多只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
基金经理方面,截至2024年末,全市场共有37位管理规模在500亿元以上的债券型基金经理,16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在600亿元以上。
其中,中银证券余亮是唯一的千亿债基基金经理,广发基金宋倩倩、中银证券吕鸿见、嘉实基金赵国英、富国基金朱征星的债基管理规模都在800亿以上。
从部分债基大厂的公开介绍来看,大型基金公司的固收投资流程已形成完备体系,通常以系统化的作业来挖掘收益和应对市场的波动,更注重投资者的稳定收益体验。如天弘固收独创“天弘五周期”框架,力争在风险收益最优配置的前提下为客户创造长期稳健的绝对收益。鹏华固收则搭建了“五投一研”完整的固定收益体系架构,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稳健收益类投资解决方案。
截至最新,纯债基金经理年化回报超10%,混合债基年化回报最高18%
在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业绩方面,本文着眼于从基金经理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到,绩优债基基金经理近年收益可观。(注:以下统计口径不包含被动型债基ETF类别,收益率从债券基金经理任职以来的年化回报率角度。)
财联社统计,截至最新,来自华泰保兴的陈祺伟任职以来年化收益率达到11.95%,为纯债基金中的顶流。兴华基金的李静文、国泰基金李铭一、民生加银的李文君、博时基金的余斌、东兴基金的司马义买买提,任职以来的回报均在纯债基金经理中居前。
绩优混合债基(包括混合一级、混合二级和可转债基金)的收益率更高。华商基金厉骞任职以来的年化回报超过18%,为混合债基基金经理中最高。东方红资管的孔令超、国泰安保李谦、陶尹斌、安信基金柴迪伊、中银基金张飞、易方达的张清华任职以来年化回报在混合债基基金经理中居前,均超过了10%。中欧基金李波、南方基金刘盈杏则在可转债基金经理中表现最好。
展望后市,债市波动加大,债基如何应对?
今年以来,债市收益率一度因资金面收紧等因素调整上行,而近期随着海外风险发酵,债市收益率波动加剧。从绩优债基的2024年年报来看,纯债基金经理普遍感到债市收益率下行至低位后,波动增大或不可避免。
陈祺伟在华泰保兴安悦的2024年度报告中写到,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首就是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要提振居民消费。2025年,债券收益率波动会增加,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各大类资产的相互影响,要注意结合久期的灵活处置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保持组合良好的流动性和机动灵活性。
余斌也在年报中指出,受债券供给、风险偏好、基本面数据等因素影响,长端利率波动预计增大,组合将继续采用震荡市场思维操作。
司马义买买提则认为,需密切跟踪增量信息影响、基本面政策面情况以及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冲击等边际变化,综合分析审慎博弈,积极进行波段交易或仍是较好的策略。
相对来看,绩优混合债基的基金经理在市场巨震之时更好看权益、转债等固收+资产的表现。
厉骞公开表示,尽管海外扰动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但政策协同性发力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有望推进经济平稳上升。2025年宏观流动性环境或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关注内需、科技、红利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张清华在年报中指出,后续货币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与市场的预期差可能是触发收益率波动的重要因素。在权益震荡市中,转债的期权属性是较好的参与品种,随着过去两年转债供给的大幅下降,转债市场在2025年开始演绎稀缺性逻辑。
(财联社 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