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节特别策划•守墓人② | 感谢战士们救命之恩,深州85岁老人为144名烈士守墓60余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2:41:00    

纵览新闻记者 边义婷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王晶晶

砍藤除草、擦拭墓碑、栽植花草、讲述历史……今年85岁的张良台,已守护烈士陵园60余载。他常说,这是他一辈子最自豪的事,也是他心中最高的荣誉。

张良台是河北衡水深州大流村人。3月24日,记者联系到张良台的儿子张跃夺。他说:“父亲的初衷就是不图回报和名誉,要一直坚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儿。”

自愿守墓,一守便是数十载

每天清晨,即使农活再忙,张良台都会到陵园去一趟。除草、培土、擦拭墓碑、检查修缮,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他重复了两万多天。

衡水深州市大流村烈士陵墓距离张良台的家约500米。张良台出生那一年,也就是1940年,日军对深州一带展开“大扫荡”。为掩护百姓撤离,晋察冀边区独立警卫营的144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在战士们的拼死保护下,张良台的父母幸存下来,他们和村民一起将烈士遗体安葬在村北林地,还在每位烈士墓前放置了一块带有烈士名字的木牌,决心守护好救命恩人的坟茔。

“爷爷给我讲,那些牺牲的战士穿着军装,手里还攥着没拉响的手榴弹。”张跃夺哽咽地说,他在大流村一名离休老干部的回忆录中看到过这段历史,牺牲的烈士中,最小的年仅16岁。

小时候,张良台常跟着父亲到墓园为烈士扫墓。每当听父亲讲起那段战斗故事,他就在心中勾勒着烈士们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样子,一颗红色的种子在他的心里悄然生根发芽。

1964年,张良台退伍返乡,担任大流村民兵连长,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守护墓园中。

2025年3月27日,大流村烈士墓园内,张良台在进行清扫。张跃夺摄

张良台几乎每天都要去墓园转一转,给墓园培土,除草……遇到下雨天,坟茔的周边常常会出现水沟,他就带上铁锹等工具去墓园修葺,一待就是半晌。

除了日常维护,逢年过节,张良台也都会去墓地祭奠,打扫落叶、擦拭碑上的灰尘、陪烈士们说说话,这一守,便是数十载。

义务讲解,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战争刚结束后,安葬在墓园的烈士有144名,后来村民们将烈士的事迹口口相传,有些家在大流村附近的烈士家属来到墓园,将烈士的遗骸迁回祖坟安葬。目前,墓园内还有57名烈士的遗骸。

后来,政府出资将陵园建成规范化纪念场所,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亭,敬立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墓园四周也加筑了院墙,让现存57座无名烈士墓成为历史的永恒纪念。再后来,墓园被命名为“晋察冀边区独立警卫营烈士墓园”,还被评选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5年3月27日,大流村烈士墓园内,张良台在擦拭墓碑。张跃夺摄

如今,每到清明节,前来扫墓的人越来越多。熟悉那段革命历史的张良台,在园内担任起讲解员,为前来扫墓的烈士亲属及广大群众义务讲解。张良台的声音沙哑却坚定,仿佛要将那段历史刻进每个人的心里。

“不用打草稿,他随时都能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战士们的英勇精神讲给大家。”张跃夺自豪地说。

代代相传,儿子接过守护“接力棒”

走进墓园大门,一块写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赫然矗立。园内坟茔排列有序,还修上了水泥路,一排排苍翠的柏树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整个墓园显得庄严肃穆。

从开始墓园内坟茔散落,到现在新陵园的建成,离不开张良台的守护。张跃夺告诉记者,他有一张珍藏的旧照片,是父亲在给当地的小学生讲述战役经过。

张良台今年85岁了,身体不太好,2001年还做了心脏手术,行动不便,但他仍然坚持每天要去墓园看看。张跃夺白天要在车间工作,但只要有时间,他就陪着父亲一起去。

受家人的影响,张跃夺从小就耳濡目染,常听爷爷讲起1940年的那段革命故事,也见证了父亲多年来对墓园的守护。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也要继续为烈士守好墓。”张跃夺说,他向父亲承诺,以后会接替父亲,护墓园清净,让英魂安息。

相关文章

清明节特别策划•守墓人② | 感谢战士们救命之恩,深州85岁老人为144名烈士守墓60余载
2025-04-03 12:41:00
“我给父亲发微信,告诉他我很想他”
2025-04-03 06:41:00
匠心筑家国
2025-04-02 21:37:00
父亲去世后多久
2025-01-17 16:49:47
烈属含哪些人
2025-01-13 07: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