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600元,上海一高档餐厅顾客吃到毛发?老板赔了6000多元后报警,竟牵出一起刑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9:16:00前段时间,
一些高档餐厅的老板们头疼不已。
倒不是因为食材不够新鲜,
也不是因为大厨不够专业,
而是因为他们正遭遇一场
前所未有的“敲诈”风暴!
在黄浦区一家商场里,陈老板和妻子经营着一家日料店。为了这家店,陈老板夫妻俩已经张罗了一个多月,可这开业没几天,夫妻俩在2024年12月16日这天晚上,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
打来电话的,就是陈老板口中的这位大佬。此人自称几个小时前在陈老板经营的日料店里,宴请两个朋友吃了海鲜大餐。但到家后,他才听宴请的朋友说吃到了毛发,所以在某点评APP上写下了差评。
自报姓氏的顾客、确有其事的消费、铁证如山的差评,面对这扑面而来的突发状况,陈老板夫妻俩的第一反应便是息事宁人。于是,他们马上按照对方的要求添加了微信,接连向对方提供的两个支付宝收款码里转账了两笔钱。
既然是同一人索赔,为什么会发来不同的收款码呢?此时的陈老板夫妻俩压根没想那么多,他们一心只想尽快解决事端。然而即便这样,对方犹如无底洞般的胃口还是没能得到满足,还在狮子大开口索要更多的钱。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陈老板夫妻俩发现,给自己店里写差评的人,竟然是一个同样经营日料生意的店主,而且店就开在附近。想到自己刚开店,就面临同行恶性竞争,而且还被敲诈勒索那么多钱,陈老板夫妻俩二话没说,一收工就立即赶到派出所报了警。
通过工作,民警很快找到了写下差评的那个店主。但让人诧异的是,这名店主表示,自己确实写下了差评,但要说他后来为此电话陈老板,反复要求索赔,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显然,在这起看似食品安全纠纷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猫腻:有人竟然冒充顾客,打着正当索赔的幌子,实则干着诈骗和敲诈勒索的犯罪勾当。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对相似作案手法串并梳理,民警很快发现,在全国各地就发生了15起类似案件,遍布江浙沪、甚至重庆、湖南等地。
民警对多起案件涉及的所有收款码的资金流水分析发现,这些收款人在收到钱后,都会在很快时间里全部转账给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人,年仅22岁的柳某。
2025年1月16日下午3点多,躲在幕后的犯罪嫌疑人柳某在他位于云南省的落脚点最终落网,而另外多名提供收款码的涉案人员也被警方顺利找到。
事实上,这些收款人有些是柳某的朋友,有些只是他日常消费过的商户店主,他们之所以提供收款码,纯粹是出于好心。而犯罪嫌疑人柳某没有正当工作,也从没有想过去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总是指望走上捷径、一夜暴富,他频频在点评平台上物色全国一线城市的贵价餐厅,并将其作为下手目标。
不少消费者为了证明自己就餐的体验确实不佳,在平台上写差评时会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和消费收据等分享上网,而平台也没有对这些细节加以处理,因此获取到信息的柳某,便能轻易地将自己成功包装成消费的顾客,随后再用套话的方式以假乱真,给老板们制造了无尽的烦恼。
目前,犯罪嫌疑人柳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警民直通车-上海、案件聚焦等
编辑:李争
编审:魏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