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雷士德工学院等7处上海建筑入选!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出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23:47:00    

全国100处新一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被打捞出时代洪流,在公共视野中重磅亮相。5月25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携手北方工业大学等学术团体支持下,在国内多家建筑设计研究机构协作下举办“守护传承阐释创新——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全国建筑、文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共推介了100个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其中黄浦剧场、华亭宾馆等7处位于上海。自2016年9月至今,共计向社会推介了十批1000个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

新增遗产体现建设成就

据介绍,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是在公证处的全程监督下,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顾问与专家推介产生。此次推介工作紧紧围绕新中国建设成就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项目不仅涵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囊括了未定级或低等级建筑遗产。

本批推介的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中,既有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亲自视察过的中学——安庆市第一中学(大观校区)早期建筑,也有20世纪中外建筑风格完整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既有三线建设时期西南重要铁路桥——宜宾金沙江铁路大桥,也有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成为“生命方舟”的绵阳九洲体育馆等(名录详见文末)。

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中,共有7处位于上海,分别是雷士德工学院、黄浦剧场、华亭宾馆、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龙柏饭店、上海浦东软件园一期和二期工程、杨树浦水厂。

据介绍,建于1934年的雷士德工学院由德和洋行设计,曾是土木工程类私立大学,用雷士德基金会部分基金建造。主楼中央耸起半圆形的穹顶,两翼沿东西方向徐徐展开,兼具英国哥特复兴风格和装饰艺术派风格,是上海近代多元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士德工学院修缮后鸟瞰照。

华亭宾馆由香港王董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86年建成开业,由主楼、综合楼、设备机房和锅炉房四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呈“S”形布局,宛如英文单词“Spring”的首字母,寓意“华亭春早”,象征着改革开放时代上海旅游业的春天。

华亭宾馆图。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最早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创建于1901年,由英国驻新加坡工程处设计中标,1903年投入使用。现存建筑物均为1917年至1935年间建造,有10幢4到6层的监楼,将近4000间囚室,以及工场、医院、炊场、办公楼等建筑。1946年初,盟军美国军队曾在该监狱设军事法庭,审判47名日本战犯。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境内最早的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所。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图。

龙柏饭店于1982年建成开业,原名上海龙柏森林花园饭店,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式宾馆。主楼采用欧洲蒙莎式建筑风格,共六层,设有客房149间。项目由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投资兴建,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与上海园林局联合设计,施工由上海市建工局五公司负责。饭店坐落于虹桥俱乐部西北角,该项目由建筑师凌本立与张耀曾设计,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与管理的高级旅馆代表之一。

龙柏饭店图。

建成于21世纪初的上海浦东软件园一期、二期工程是我国最早设计建成的软件园。基于长条形基地尺度和软件研发建筑尺度采用了环形车道、中心庭院的规划结构,职工餐厅的绿化屋顶与微地形景观有机衔接,形成公共生态休闲空间。主楼在入口处的二层架空处理,使城市空间、园区空间以及园区的核心中庭空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该工程建成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上海浦东软件园一期、二期工程图。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830号的杨树浦水厂建于1881年,是中国近代第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也是首个采用地表水源的供水工程。厂区内现存警卫室、大门、大礼堂及一至四号车间、办公楼等建筑,保存较为完整。20世纪30年代,该厂发展为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供水量最大的水厂,见证了中国市政供水系统的早期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技术价值。

杨树浦水厂图。

黄浦剧场前身为金城大戏院,被誉为“国片之宫”。这座建筑位于上海北京东路780号,由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新恒泰营造厂承造,1933年建成,1934年2月1日正式开幕,原设1786座。1935年,《风云儿女》在此首映,《义勇军进行曲》由此传唱。1957年由周恩来题字更名“黄浦剧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四层,入口位于街道转角处。立面简洁,墙体主要为浅色粉刷,两翼开窗,窗上下有深色水平装饰线脚拉通。建筑整体呈现代派风格。

黄浦剧场图。

一案一议保护建筑遗产

自2016年起,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共计向社会推介了十批1000处20世纪建筑遗产。这些项目涵盖文化、教育、工业、交通、科技、军事、办公、医疗、体育、商业、娱乐、居住等十多个门类,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放眼20世纪建筑遗产的广阔数量,被推荐的1000处仍是微小的“分子”。 亚洲建筑师协会候任主席伍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均提到,“1000”只是一个起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浩如烟海,尚有太多价值未被看见、未被理解。我们应继续深掘历史的厚土,让遗产真正“活”在当下,照进未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也在致辞中表示,对见证新中国发展历程及重要建筑师的近现代建筑应予以更充分的关注、挖掘与再研究,特别要以 “活化”为动能,积极探索城市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

“守护传承阐释创新——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活动现场照。

在活动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常青院士围绕上海石库门里弄的变迁,探讨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遗产如何融入新的城市肌理。他表示保护不是阻止进化,而是管控变化,不应“圈地式”保护建筑遗产。更新不应仅是“为新而新”,而是与古为新,与灭失记忆的大拆大建泾渭分明。在新型的城市更新中,有关方首先要在哪些应当保留,哪些应当改建,哪些需要翻建,哪些新旧要素可以拼贴共生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应摒弃“一刀切”的做法,倡导“一案一议、对症下药”,务求为石库门里弄等建筑找到活化再生的得体策略。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徐全胜董事长作为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最多的设计单位代表,以长期主义的设计与文化耕耘,展示了一介建筑师对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认知。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霁翔的演讲,从国际到国内,从中国到北京,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遗产的当代及未来价值,提出了20世纪遗产在中国从概念阐释到理论建构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他还对国家正大力推进的城市更新及活化利用的方法,给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思考。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发布中国建筑学会标准《现当代建筑价值评估与更新设计指南》,该标准主编单位系中国建筑学会科技咨询中心及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2023年10月启动。它既填补了长期以来现当代建筑遗产及城市更新缺少设计标准的“缺憾”,也体现着建筑遗产界落实新修订《文物保护法》的行动。

活动上还发布了《建设文化强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倡议》:要肩负保护传承20世纪遗产的时代责任;20世纪遗产教育应亟需走进高校课堂;20世纪建筑遗产实践需创跨学科合作模式;20世纪遗产要坚守文化“两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20世纪遗产的系统化保护需立法及制度设计;全社会应协同书写20世纪建筑保护的遗产“新篇”。

与会专家解读《建设文化强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倡议》。

此外,活动还首发了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历时近3年完成的《传承与创新——工程建设活化利用示范案例》手册;首届20世纪建筑遗产高校研究生论坛启动;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共同开启《20世纪建筑遗产概论》编撰启动仪式。该书的出版价值体现在:一是填补20世纪建筑遗产教育国内外教材的“空白”,二是展现中国建筑文博界持续十多年耕耘研究的成果;“学府映像 文脉书香——20世纪京津冀高校建筑遗产主题展”“遗产百年 致敬经典——20世纪建筑遗产摄影展”两个20世纪建筑遗产系列主题展揭幕,前者是致敬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11周年的文化厚礼,后者则以赓续中华民族现代文脉载体之20世纪遗产,以建筑摄影名义打造的品牌展览。

附: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

原标题:《雷士德工学院等7处上海建筑入选!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出炉》

栏目主编:江胜信 文字编辑:李扬 图片来源: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供图

来源:作者:文汇报 彭丹

相关文章

雷士德工学院等7处上海建筑入选!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出炉
2025-05-25 23:47:00
多家餐厅出现!“警方已带走好几个”,这种号别取!
2025-05-25 16:29:00
人工耳蜗等医疗新技术纳入医保 价格项目惠民生
2025-05-24 16:25:00
历下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中期检查
2025-05-24 08:56:00
广州一楼盘因噪声隐患,3个月仅卖出4套
2025-05-23 13: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