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10年发现这种癌症隐患?警惕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7 07:05:00李先生的儿子尚未成年便被确诊为晚期直肠癌。因孩子发病年龄过早,专家高度怀疑与遗传相关。随后的基因检测显示,父子二人携带相同致癌基因。
而李先生此前已有右腹隐痛、大便变细带血丝等征兆却未重视。结合基因结果与临床症状,经进一步检查,他被确诊为炎症性肠病,今后癌变风险极高。所幸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后,李先生复诊时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
李先生引起专家警惕,源于多重风险的叠加:儿子患结肠癌(一级亲属患病)、自身有炎症性肠病,且携带致癌基因突变,这些因素显著升高了他患肠癌的风险。而此次因家人健康问题触发的基因早筛,让他比肠癌平均发病年龄(50岁)提前10年发现了隐患。
结直肠癌是种什么癌?
日常需留意哪些症状?
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
结直肠癌:仅次于肺癌的“健康杀手”
结直肠癌就是大家常说的“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超480万,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51万,意味着每10个恶性肿瘤患者中就有1人患肠癌,且近年呈年轻化趋势,就像案例中尚未成年的孩子。
以下几类是结直肠癌高发的人群: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
既往有肠道腺瘤性息肉病史;
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且病程超过8年;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遗传疾病。
身体一旦发出这些信号?要格外警惕!
排便习惯改变(如长期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带血、带黏液,或黑便);
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尤其是持续加重的隐痛或胀痛);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贫血、乏力。
有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
定期筛查,为肠道护航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定期筛查是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的最重要手段,能显著提高治愈率(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不同人群的筛查建议:
1. 普通风险人群:
45岁开始,每1-2年进行1次粪便潜血试验(FOBT)或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或每5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肠道,发现息肉并切除);或每3-5年进行1次结肠CT成像(虚拟肠镜)。
2. 高风险人群(需更早、更频繁筛查):
高风险人群建议从40岁(或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3-5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具体筛查方案需遵医嘱。
预防小妙招
已有证据表明,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久坐和不健康饮食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因此要想远离肠癌,需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
2、饮食多吃粗粮、新鲜蔬果、鱼类、坚果;少吃红肉(如牛、羊、猪等)和加工肉(如香肠、火腿、培根等)
远离癌症的10个秘诀 血管堵没堵,看脸就知道!脸上有这三个表现的人,警惕这种致命性疾病 警惕!老人身上这4种特殊气味,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整合
编辑 :胥岩
审核:乔惠琳
统筹:李佳
商务合作:13329518266、17597366160
邮箱:lnrb100@sina.com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