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患”变朋友家人,贵阳东方骨科这场“老友记”暖了患者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8 14:57:00秋日第一天,阳光为乌当区陇上村的山野镀上金边,一支特殊的队伍沿着村路行走。队伍中二十位老人平均年龄65岁,步伐却轻快稳健——他们髋膝间的“新关节”,正是贵阳东方骨科医院赋予的第二次行走自由。近日,该院将康复患者联谊会搬进青山绿水间,与陇上村医疗共建单位共话“全周期健康守护”。
人群中,七旬的蒋阿姨笑声爽朗,十年前她因双膝关节坏死寸步难行。“我自己一个人,那时连生活都没法过下去了!没有腿,真的什么都干不了。”她笑眯眯的跟记者说道,幸好遇到了东方骨科的医护们用一台“双膝关节同步置换术”让她重获新生。当术后出现不适,医护团队连夜排查,“领导都冲到病房,生怕是手术的时候有哪里没给我做好。”后来才知是蒋阿姨原有的痛风症状作。但这番紧张让她倍感暖心:“他们待我真的就像家人一样上心!在我住院期间,每天都有值班的护士来给我送饭,帮我梳洗,让我一个孤寡老人也真实体验到了亲人的温暖!”如今她逢人便说:“你们看,我这关节换了十年了,走起路来利索得很!”
另一旁,徐大哥正和病友分享经历。2021年他因髋关节问题前往多地求医,均被告知需置换股骨头,最终在东方骨科医院这里通过保髋治疗守住了“原装”关节。他弯腰灵活转动髋部,“现在不要说正常生活完全恢复,跑、跳、骑车全不耽误!每年复查都像回老家一样,不觉得担心,只觉得放心。”他的感慨道出众人心声:“这里的医生护士,给的是一辈子‘售后’服务。”
活动现场,门诊主任助理陈碧玉指着电视屏幕讲解CHIVA手术,老人们像学生般认真听讲、频频点头;当张敏书记将“行风监督员”聘书递到患者手中时,掌声和笑声在满屋响起。据悉,该院已累计聘任500余名康复患者担任监督员,直通医疗服务的“神经末梢”。
“这叫‘刀刃向内’!”张敏书记笑着告诉记者,作为建院多年的骨科专科医院,他们近年来连办七届患者联谊会,把“待人以诚,视患如亲”刻进医院的医风基因。会上,她揭秘“全周期服务”内核:术后定期回访、健康管理平台、特殊群体定制关怀,甚至将“无陪护服务”延伸到患者心理疏导。“独自住院的大姐半夜想吃碗粉,护士站马上联系食堂现做。”张敏说,“我们要让外地子女的牵挂落地,让每位患者把这里当港湾。”
山水间这场特殊的“老友记”,让冰冷的金属关节生长出温暖的生命联结;从医生与患者,成为朋友与家人;这样的转变还将继续在东方骨科的各个角落上演。“患者的健康与满意,就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俊超
编辑 曹依蕾
二审 肖阳 卢奕林
三审 邬建玲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