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口岸再现“春运式”人潮,港人北上热度破纪录增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7:48:00【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4月18日至21日,深港口岸再现“春运式”人潮,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的单日入境客流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4月18日,正值香港公众假期首日。据深港口岸部门统计的数据,当天深港陆路口岸入境旅客61万人次,创下单日入境客流量新高, 同比去年增长5.77%,比清明节首日增长28.45%。其中,深圳湾、福田、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均刷新2023年以来单日入境人员最高纪录,分别为11.23万、15.73万、8.36万人次。
此外,福田口岸4月18日接待跨境旅行团812个,较去年同期上涨53%,创下福田口岸恢复通关以来,单日旅行团接待量的历史新高。
同程旅行旗下国际旅行平台HopeGoo的数据显示,4月18日至21日,深圳、潮州、桂林等“2小时高铁圈”城市成为港人北上首选目的地,高铁票预订热度同比激增180%。港人北上热门目的地前五位分别是珠海、厦门、东莞、佛山、汕尾。从酒店预订同比增长幅度看,潮汕地区的酒店预订热度飙涨700%;珠海长隆周边创下760%酒店预订增速。此外,清远温泉、江门侨乡因高铁直达,首次挤进港人北上的热门度假清单。桂林、张家界、泉州等传统目的地的预订热度均超过270%。
据深港口岸部门预计,4月17日至4月21日,深港陆路口岸累计客流量为505万人次。
港人北上消费变为“生活常态”
近年来,大湾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一签多行”通关模式、跨境支付手段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持续升级,加上文化演出市场的繁荣,深港两地的经济、文化、旅游交流等进一步深度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文旅研究院院长刘杰武告诉观察者网,2023年以来,受港元走强、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等因素影响,“香港赚钱深圳花”成为极具性价比的潮流,港人北上消费潮开始初现雏形。在2024年,每逢周末和香港公众假日,大量香港居民进入深圳游玩和消费,已经变成一种生活常态化的现象。
深圳光明大仟里购物中心 视觉中国
在香港社交平台上,到深圳“吃喝玩乐”的各种攻略已然成为了热门话题,许多香港旅客分享自己在深圳的逛街、购物、美食、休闲体验,吸引了更多港人加入“北上消费游”的行列。
有网友甚至总结了“北上消费”暗藏的四大利好:汇率杠杆撬动购买力——1港币≈0.94人民币的汇率(2022年2月为1港币≈0.8人民币),让港人消费自带85折光环;极有好感的服务体验——在深圳餐饮店、商场热情贴心的服务面前,很多香港居民“彻底破防”;空间魔法颠覆认知——深圳的商业中心通常拥有更广阔的购物空间和更多的停车位,为香港居民消费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体验;夜间经济致命诱惑——深圳凌晨2点的大排档还人声鼎沸,香港居民在深圳吃烧烤能吃到凌晨四点,回香港还能赶早茶,这种时空折叠快感会让人上瘾。
“有香港居民来过几次深圳后,甚至比深圳人还深圳人。”刘杰武对观察者网感慨到,“作为一名深圳人,我周末出去游玩时找不到的地方,一些香港朋友却能轻松找得到,并写成了详细的旅游攻略。”
为深圳各大商圈带来人气和财气
赢商大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深圳新开商业体量达到126万平方米,新增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18座。截至2024年末,深圳在营存量商业项目286家(其中购物中心超过200家),总存量商业面积逾1800万平方米。对比过去五年(2020年—2024年)深圳新开商业市场,创下近5年新高。
戴德梁行的数据显示,至2024年末,深圳全市优质购物中心存量突破七百万达到717.4万平方米。2025年,深圳预计将有62.5万平方米的优质购物中心投入运营。
伴随这些新项目入市,深圳城市商业格局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后起之秀来势汹汹,加速了各大商圈之间的竞争。
以全深圳拥有最多商场的宝安区为例,除了鸿荣源旗下的壹方城,宝安光是创业路就串联起海雅缤纷城、中洲购物中心、K+广场等宝安区级商场等10座购物中心。深圳大悦城也将在2025年开业,进一步加剧了宝安区各大购物中心的竞争。
但大量涌入深圳的香港居民,为深圳的消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无疑为深圳的购物中心打了一针“强心剂”。
据刘杰武调研和观察,此前,One Avenue卓悦中心、福田COCO Park等购物中心的人气略有下降,但随着香港居民的到来,这些购物中心又重现昔日“人山人海”的场面。
据香港媒体此前的报道称,2024年约有8191万人次的香港居民北上。香港入境处的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居民约5300万人次北上。这意味着2024年港人北上人次同比增长超过50%。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之前的资料显示,香港居民到广东省旅行扣除出入境交通费用后,平均每次的消费开支约680港元,估算2024年港人北上消费的总金额近557亿港元,比2023年多花近200亿港元。
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2024年发布的“深港两地消费满意度调查”结果称,有95.24%的受访港人多次来深圳消费。其中,每周1次以上的高频客群占27.62%,每月1次以上的客群占比达73.33%。
刘杰武认为,深圳目前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档次也不比香港低,完全能满足香港居民北上消费的需求。香港居民的到来,也进一步提升深圳购物中心客流量和营收。
一段仍在继续的双城故事
2024年以来,为了迎接北上消费的香港居民,深圳市从方方面面持续为香港居民的出游创造便利条件,让“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从理想走进现实。
在交通出行方面:深圳高铁站随时加开,推出“灵活行”让香港旅客的乘车选择更具灵活性、便利性;宝安国际机场推出港人“经深飞”权益礼包,在各登机口广播增加粤语播报,并对窗口问询岗位人员加强粤语培训;深圳机场码头加班加点增设水上航线;深圳交管部门几乎24小时不间断地实时监测口岸客流,按需调节公共交通服务,通过加密发车班次、延长运营时间、增配车辆运力等方式,提升口岸接驳公交服务水平;在“深圳通App”中接入“香港乘车码”,让香港居民一个App便可深港两地跨城乘坐公交地铁
在移动支付方面:深圳率先推动财付通优化“外卡内绑”服务,让内地版微信支付支持绑定香港的Visa、Master等境外银行卡,登记内地版支付宝时也可以直接使用香港手机号码。
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帮助香港居民提升出行体验,还进一步促进了消费意愿。
观察者网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方面了解到,今年五一、端午及暑期旅游旺季,将策划以“漫游深圳·智游湾区”为主题,主打“科技+文旅”,并针对港澳台等客源分层制定具体营销措施。
同时,2025年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继续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各项出入境便利措施,构建深圳入境旅游“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体系。推进全市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实现重点文旅场所AI翻译设备和“行李轻松游”服务全覆盖,建设全域国际化、体感无差别、服务全方位的城市服务标杆城市。
此外,为实现“游客随心玩,行李跟人走”,深圳市还将建立“旅游+寄存+配送”的旅游服务网络,布局全市150个重点文旅场所“行李轻松游”寄存托运点,落地柜体数量超过500个,为游客提供柜机寄、上门取、退换货、批量寄等服务。
展望未来,随着大湾区各城市促进消费举措陆续推出,加上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加速推广,深圳与香港正在原有的“超级经济引擎”基础上尝试创造更多的可能。
刘杰武认为,这是一段仍在继续的双城故事,深圳只需强化相应的政策引导,就能轻松地持续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