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G特别报道丨和抗战老兵李登月一起看阅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13:34:00百岁老兵李登月(安阳融媒记者 冀坤 摄)
和抗战老兵李登月一起看阅兵
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 冀坤 蔡建科 张小可
9月3日的北京,天阔云舒,歌声嘹亮。十里长安街,队列整齐,红旗猎猎,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一支威武之师。
当天一大早,在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的文化活动中心里,前不久获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的抗战老兵李登月穿戴整齐,和妻子曹康年神情严肃地端坐在电视机前。
围坐在两位老人身旁的,是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李登月老人家乡的安阳融媒记者团队。在这个重要而光荣的时刻,我们和老人一起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况。
国家强大是人民幸福的最大底气
新时代,强军梦圆,盛世如愿
9时整,报时钟声响起。
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李登月老人情不自禁地挺直背脊,目光灼灼望向屏幕,嘴唇嚅动默默跟唱。
李登月获得的奖章(安阳融媒记者 冀坤 摄)
1925年出生的李登月从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走来,亲眼见证了国家一步一步走向繁荣的艰难历程。今天,老人身着军装,军帽上红星闪耀,14枚勋章挂满胸前,每一枚勋章的背后都深藏着一段岁月、一个故事。
当李登月从电视直播画面中看到受阅部队军容严整、意气风发,铁甲战车整齐列阵、威风凛凛,看到45个方(梯)队受阅,多数武器装备首次亮相,雄师列阵,气势如虹,看到8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8万只气球腾空而起……这位老兵心潮澎湃。
李登月观看直播(安阳融媒记者 冀坤 摄)
“非常感动。我们的军队越来越强大,武器装备越来越精良,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李登月激动地说。
在李登月的记忆中,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敌人的武器装备相差悬殊。“敌人有重机枪和迫击炮,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每人10发子弹,配4颗手榴弹。”看到如今军队的现代化装备,老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此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在阅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特别是空中梯队很多是“明星装备”,有的还是首次公开亮相。听到这么多的“首次”,李登月不住赞叹:“真好,真好。”
令老人感慨的“真好”,是今日祖国的强盛。
“国家的强盛是人民幸福的最大底气。”这位百岁老人的声音铿锵。
战争胜利靠的是信念
他目睹过亲人们的死难,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特殊的节点,唤起李登月关于那段弥漫着烽火硝烟的记忆——
“1942年秋天,日军在我的老家滑县频繁‘扫荡’,烧杀抢掠,残忍杀害了村里200多名无辜村民,不分老少。”李登月沉痛地说。目睹了这一切后,17岁的李登月毅然决定参加八路军,投身抗日战场。
年轻时期的李登月(资料图)
参军后,他被编入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卫南县第一区基干队,他牢记着父亲的嘱咐:不当汉奸,不当伪军,多打鬼子,为乡亲们报仇!
1943年,李登月(右二)在冀鲁豫军区留影(资料图)
在战火的淬炼中,他很快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钢铁战士”。让李登月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反“扫荡”战斗发生在1944年秋,根据情报,日军将对滑县根据地进行“扫荡”,李登月所在大队的任务就是要从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突围。
“敌人的兵力多,装备也比我们的好,还有炮,但是我们有智慧,会利用地形优势和敌人周旋,抓住时机成功突围。”李登月说,“有炮也不怕他。趁着敌人射击的间歇,冲他一下子。从白天打到天黑,最终打了胜仗。”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李登月和战友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登月感慨地说:“我们终于打跑了日军,取得了胜利。战争胜利靠的是战士们必胜的信念!”
这张军装合影就算是结婚照
他和她半生披着战场的硝烟,一生迈着必胜的步伐
李登月家摆放着一张军装合影,合影中的青年是当年在朝鲜三登青山洞防空洞的李登月和妻子曹康年。
李登月和妻子曹康年合影(资料图)
李登月与爱人曹康年合影照片(安阳融媒记者 冀坤 摄)
“这就算是我们的结婚照了,我保存了几十年。”今年91岁的曹康年笑着说,“为啥站在防空洞上合影呢?因为我们当时办公、住宿,都在这个防空洞里头。”
1952年冬天,李登月接到上级通知去朝鲜战场见习参观,后又接到通知,要上前线。听说朝鲜战场正处于对峙阶段,李登月二话不说,踏上了征程。
临走前,李登月和相恋不久的曹康年认真谈话。他说:“我马上要到朝鲜去了,不知道要多久,也不知道具体干什么,你等着我。”曹康年点点头。李登月又说:“除了随身用的,我其他东西全交给你保管,假如我牺牲了……”曹康年急忙捂住李登月的嘴,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曹康年也是一名战士,她1950年参军,在部队与李登月通过相亲认识了彼此。二人相知在烽火,并肩共卫国。
“一直到停战后,组织将我的工作调动到朝鲜,我们才成婚。这张合影就是在那时候拍下的。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因为我们都是战士,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我愿意和他组建家庭。”曹康年说。这张军装合影在时光的洗涤下已经渐渐泛黄,却是这段烽火爱情的最好见证。
奖杯属于所有牺牲的同志
我们信脚下的土地,信头顶的红星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李登月在军队院校从事军事教学研究工作,他参与编写了多部战争史料书籍,同时为军队和国防建设培养了众多人才。
如今,百岁老人李登月依然精神矍铄。
李登月和妻子曹康年翻看两人的合影照片(安阳融媒记者 冀坤 摄)
今年8月,他获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抗战老兵捧着沉甸甸的奖杯,沉声说:“这个奖杯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是给我们所有牺牲同志的!”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面对来自家乡的年轻人,老人多次叮嘱:“胜利来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是无数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定要加倍珍惜。希望家乡的年轻人能铭记历史,继承革命传统,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尽管许久未回安阳,但提起老家,李登月依然动容:“我十几岁就离开家,中途只短暂回去过,但我对家乡有感情。安阳的殷墟世界闻名。我的老家滑县是个农业大县,有大运河、道口烧鸡。还有汤阴是岳飞故里……祝福家乡越来越好!”
“目睹过亲人们的死难,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半生披着战场的硝烟,一生迈着必胜的步伐,信脚下的土地,信头顶的红星。新时代,强军梦圆,盛世如愿,你还是那个少年!”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李登月的颁奖辞。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安居乐业的和平年代,李登月用一生诠释了信仰的力量与初心的坚守。时光在他的脸上刻下沧桑年轮,却从未改变那颗赤子之心。
临别时,李登月老人缓缓举起右臂,对着我们的镜头敬出军礼,快门声仿佛与历史的回响重叠。
当习近平总书记说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时,电视屏幕前,这位百岁抗战老兵紧紧攥住拳头,眼睛微微湿润……
他眼中,有光亮在闪烁!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