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嗓”先锋筑堤坝——菅旺旺、茹平平的防汛担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9 08:20:007月下旬,持续强降雨叠加上游泄洪压力,导致托克托县大黑河水位暴涨,河口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中心防汛形势空前严峻。面对紧急汛情,以河口旅游度假区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菅旺旺和中滩村党支部书记茹平平为代表的基层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带领数百名群众展开了一场防汛抢险攻坚战,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家园的“铜墙铁壁”。
“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都是防汛关键期,我们从7月18日就开始准备了。”8月5日,在碾子湾村老牛壕险工段坝体加固现场,嗓音沙哑、双眼布满血丝的菅旺旺对记者说。面对今年异常严峻的雨情汛情,作为防汛一线的“瞭望哨”和“指挥员”,菅旺旺密切关注上游流量和水位变化,科学研判风险,第一时间启动了预警机制。
与此同时,他通过村广播、微信工作群、上门通知等方式,向辖区各村和景区全面发布汛情预警。他还亲自带队逐户排查隐患点,特别是低洼地带和年久失修的老旧房屋。这份未雨绸缪的紧迫感和执行力,为后续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截至7月30日,下游需转移的2900多名群众均被妥善安置到安全区域,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
然而,考验远未结束。7月30日夜里,在持续高水位冲击下,碾子湾村老牛壕险工段堤坝出现了漫溢险情。“下午巡查时就发现坝体渗水,一旦溃决,洪水将会冲向5个行政村和度假区核心区,后果不堪设想。”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菅旺旺仍心有余悸。
险情就是命令。菅旺旺主动承担最紧急的救援任务,同时统筹协调度假区人力物力:一方面联系上级部门调配专业救援设备,另一方面组织村民参与抢险,确保各方力量高效配合,形成合力。夜幕降临,党员干部与群众肩扛手抬,在泥泞与危险中,硬是将堤坝加高了1米,暂时阻止了险情扩大。
记者了解到,自7月18日起,菅旺旺便如同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在哈拉板青村加固坝体,他带着村民用编织袋垒起半人高的挡水墙;在老牛壕,他又统筹全局,安排140名村民加固堤坝……超负荷运转下,休息已成奢望。“没办法,事情太多了。但身后是群众和家园的安危,没有退缩的理由。”菅旺旺坚定的话语,道出了一线党员的共同心声。
在这场防汛硬仗中,另一位“哑嗓”先锋——中滩村党支部书记茹平平,同样以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从7月26日接到预警,茹平平便展现出高度的警惕性和行动力。他迅速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党员,制定详细的防汛预案,创新采用“党员+‘两委’”包片包户模式,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汛情,茹平平身先士卒,带领全体村民在老牛湾段以北,一锨土、一袋沙地垒起了900米长的防洪坝;南段则依靠3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昼夜不停作业,将1000米河堤加宽加固。在他的感召下,90多名志愿者主动请缨,村民们分工协作,装沙袋、运物料,手上磨出血泡、身上沾满泥浆,无人叫苦喊累。
“最挂心的是乡亲们的安全。”茹平平不仅提前摸排、逐户劝导低洼处群众转移,更妥善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村里集中安排到临时安置点,备好热饭被褥;对惦记家中牲口的村民,他组织“两委”和党员干部帮忙喂猪喂羊,确保大家转移得安心、住得踏实。
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让茹平平的身体亮起红灯。从7月26日起就坚守一线的他,在29日、30日两个最危急的夜晚,仅休息了30分钟。嘴里长满水泡,牙齿松动,说话都费力,但他始终寸步不离抢险现场。“必须把这条坝保护好!它关系到3000多人的安危,还连着土右旗1万多人的身家性命。”茹平平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如同给村民们服下一颗定心丸。
如今,1.7公里的加固堤坝已基本完成,压实的黄土上还留着机械的辙痕。水位虽有小幅回升,但值守的人们仍在忙碌。干部带着群众在洪水面前拧成了一股绳。这股绳,是责任,是勇气,更是对家园最深沉的热爱。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若谷)
丨编辑:张英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