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头沟,一场与14级大风的较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22:55:00飞起的沙砾敲击在车上,哗啦啦一阵响。
“赶紧上车,有横风,快把车门拉住,两只手。”随着阵风到来,海拔1200米的北京门头沟妙峰山高山玫瑰园气温骤降。
从山坳的涧沟村出发,一路盘山而上,4月的玫瑰梯田还未长苗,山口斜着生长的树木,像海浪一样,随风向背面阵阵起伏。
4月12日凌晨,位于北京门头沟高山玫瑰园测站的风速仪跳出了45.2米/秒,中午11时,全市大风极值42.2米/秒再出现这里,这是北京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4月最强的一次极端大风天气,达到陆地瞬时14级阵风水平。
14级风记录点实地探访
12日上午8时,记者趁着短时风力减弱,从门头沟城区出发,由陈家庄(海拔150米)进入妙峰山,经过陡峭的公路盘山而上,车头方向变换,车体随之向风背风,时而晃动。
10时20分,抵达妙峰山镇涧沟村,这里已经达到海拔820米,山村位于妙峰山金顶与高山玫瑰园的山坳里。
涧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强的应急车,正进高山巡看,我们跟随他们继续爬升,来到玫瑰园山上,这里已经是海拔将近1300米高度。
“前面直线距离的700米铁塔,就是气象观测点,盘山公路不到2-3公里。14级风就在那里观测到。”赵志强扶着车向我们介绍。
避免灌风,赵志强捂口大声喊着叮嘱大家安全:“侧面风力大,人站不住,扶着车,到两辆车和山丘旁边。”
4月10日北京发布近十年首个大风橙色预警以来,我们新闻广播是最先登上高山玫瑰园现场的采访者。向大家通报风情与安全,巡查队伍破例让我们多站了一会。
山口能看见云海,我尝试往观景台走,立即被大风迎面扑撞在车身上。瞬间降温,安全头盔短时间起到了保温作用,而握着相机的手很快冻僵。
赶紧找到避风的土丘旁,我用视频记录了地形观察,细心的观众看到,短短两分钟,有几次被吹出了镜头外。
这里位于海淀区西部与门头沟山区的垭口,海淀区平原一览无余,风从北侧海淀方向吹来,风口地势特殊。也因为条件复杂,气象雷达测站在这里也有布点,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与暴雨中,降雨记录也在这里多次刷新。
妙峰山镇应急驻村干部罗黄勇给我看一处巡山录像说:“不仅成林的苗木,海淀区向门头沟这边的孤树松柏,都是斜着长的,根很深,习惯了大风,长在一般区域的树,可能受不了这么大的风。”
风再起,赵志强和村里的巡线人员催我们快回山坳的涧沟村,正好11时,随后我在气象速报看到,“12日上午11到12时,门头沟区有23个站阵风达9级以上,极大风速极值出现在高山玫瑰园,为42.2米/秒(14级)。”
封山巡护一直没停
山风呼啸中,我们回到山坳下的涧沟村。盘山公路上随地可见吹折的树枝。
遇到一位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进山,赵志强立即顶风跑过去劝返。“接到本轮预警第一时间,就已经关闭妙峰山、玫瑰园顶部山区。为了安全起见,请您立即返回。”赵志强指着两处吹倒的景区公厕说。
“快到村口来,搭着的一处电线飞落。”来不及喝杯水,赵志强收到村民反映,立即和村里的志愿者到达涧沟村口,好在这处电线已经被临时断电,暂时免除危险。
村里的应急地图一一标明了各行业片区的负责人与高地瞭望户地址,赵志强指着村里的应急地图介绍:“村里非紧急线路、涉及林区的线路,限时拉停,避免火灾发生。”
禁止携带火种进山的标识,隔不远就能看到。涧沟村口一株300多年的古树,被岁月掏空了树干,但是依然挺立。驻村应急的妙峰山镇副镇长杜德松说:“大树附近的架空线我们也在实时监控,11日晚间风起后,我们在20时40分巡查村里的古树完好,最后又一遍巡查林区入口,虽然辛苦,但是一切安然。”
确保生活物资“架上不空”
“呲、呲、呲”电波声响起,150兆无线电台电话铃响。
“镇政府呼叫涧沟,呼叫涧沟,回报村里上午应急情况。”
“涧沟收到、涧沟收到。在施工人30人已经安全安置,一切工地停工。”
在涧沟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支书赵志强查点囤好的一百多箱储备物资。“这里两层新盖的楼,结实安全,平急两用,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全村在家的200多人口,加上30多位防汛施工工人,都已安置妥当。”他说:“一有转移需求,立即打开。这里有水、方便面、火腿肠、外加一些雨伞雨具、手电头灯。黄颜色的大型柴油电机已经满油,可以用电20天以上。”
妙峰山镇副镇长杜德松说:“应急通讯方面,除了村里的大喇叭广播,门头沟区的京西哨兵应急电子平台也启动应用,150兆防汛电台、卫星电话、应急单兵等应急通讯设备保持畅通。”
像涧沟村的文明实践所一样,全区各街镇村118个应急避难场所处于开启状态,可容纳3.2万人,4月10日大风前,门头沟区全区各大超市蔬菜日储备量达77吨,肉蛋果库存超130吨,储备充足。
“食物都没有问题,提前开了代表会,发了给居民家的一封信,全停业,保障安全。”村民李小兰家经营民宿,她说。
从4月10日晚间开始入户排查困难,到4月12日晚19时,杜德松与赵志强已经忙碌2昼夜。我们跟随杜德松与赵志强来到村民靳云河、靳云山家里,这处在半坡上的民居,前段时间加固了的民居房顶,在大风中遭受考验。“米面油都有,够吃20多天的,年纪大了,挑不动,怕断水,尽顾着攒水了。”
杜德松说:“不能犯困,回来接电话期间,盯着村外高旗杆上挂的红旗看,我们的经验,红旗翻动就是风向与风速,今年2月山上测到过12级阵风,旗杆强烈晃动就是地面8级左右,我们就要入户,或去看危险点位。”
“落实转移、落实抢险队伍、落实报警、落实避险、落实老幼病残孕……”赵志强介绍,区里下发顺口溜工作小手则“七包七落实”。23·7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采访以来,再次进入门头沟深山区,实地感受到门头沟区群众普遍组织应对有序,部门行业应急能力大幅提高。百姓从满是泥泞的过水处重建家园,如今风过亦安然。
12日下午,趁着阵风减弱,我们从涧沟村下山,沿途山上到处布满了坚韧的京白梨花,不被暴风吹散,一片片雪白盛开……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作者: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