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山西的几个地级市? 山西11个地级市的市名由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9 09:52:49    

1、太原

原字的本意是泉水从石头下流出,又假借为宽广平坦的地方。

太原这名称最开始是出自于上古的一位传奇人物之手。据《左传》记载“台驭治水,宣汾兆,障大泽”,《尔雅》中写到,“广平曰原”。意思就是说,台驭治水,广大平坦的原野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称之为大原,大就是太,所以成为太原。

这个时代的太原还属于一个自然地名,但是可以说明太原已经进入了我们是视野当中。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横扫六合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县,其中设立了太原郡,而太原郡的郡治就是后来的太原,以前叫晋阳。

汉武帝时代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将天下划分为十三个州,每一个州设立一个刺史,而将原来的太原郡改设为并州。

五胡十六国的时候。晋阳也就是太原先后被苻坚、石虎等人占领。南北朝时代,晋阳更是作为东魏和北齐的“副首都”的地位而存在的。

到了隋唐时代,太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隋代太原成为了当时全国性的大都会。将晋阳改为太原郡。

五代十国时期,太原更是成为多个国家的首都,一时间居然将太原称之为“龙城”。

宋代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一把大火烧毁了代表着当时北汉政权的太原城,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毁于一旦,太原被迫迁往四十里外的唐明镇。

2、大同

大同秦时称平城县,北齐为恒州治,唐为云州及云中县治。为什么叫大同呢?大同一名来源于今内蒙乌拉特前旗,隋开皇年间(581-600)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乾符五年(878)沙陀人(我国古代部族名。西突厥别部)内徙,大同遂侨置于今大同地面,意为“天下大同”,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3、朔州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朔方刺史部”,州治在朔方县(今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北)。东汉建武十一年(45年),省朔方刺史部入并州

北魏太武帝置朔州,治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等县,准格尔、达拉特、杭锦等旗地。正光五年(524年)改为云州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以怀朔镇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西南。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固阳县、乌拉特前旗等地。时六镇起义军已占领怀朔镇,孝昌中乃寄治并州界,在今山西省寿阳县界,东魏又侨置于介休县 ,又称南朔州,北周废。

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置,治新城县(今山西朔州市东北),又称北朔州

4、忻州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5、阳泉

来历之一:

《阳泉市志》“阳泉”条目地名渊源详细内容如下:“初为泉名。原称漾泉,在流传中改漾为阳。清光绪《平定州志》:‘阳泉在州西十五里,泉源有五:一在村南涧中,俗名饮马坑;一在村西野子沟,皆夏秋有水,冬春则涸;一在村北寺沟,相去丈余,水盈盈常不涸;一在张氏山庄问渠亭右侧,深广丈余,石甃为池,土人常祷雨于此;或曰今村中上港井亦泉也,今有石槽尚存,后填以巨石,因以为井,皆自平地涌出,本名漾泉,讹为阳云。’元代王构《聂谷道吊冯大来》诗中有‘正值漾泉春色好,东风开满树头花’之句。阳泉村约立村于北宋。据本村《冯氏族谱》载,冯姓之祖于北宋末迁居本村。村以泉名。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今阳泉市境内柳沟村六泉庙碑文载有阳泉村村名。清光绪《平定州志》载名大阳泉和小阳泉。……”

来历之二:

大阳泉村委会跟该村古村保护开发组搞了一个《大阳泉本村镇》的申报材料,其中第7页至9页关于“阳泉市的地祖名源”认为:他们发现了地名阳泉的新解。

文中道:“古村北靠‘三阳环山’(即北:现北岭,古称‘朝阳岭’;西北:杨(阳)家岭,东北:阳坡垴),村南有漾泉河盘绕怀抱,且村内漾泉水丰旺,故古村得名“阳泉村”。大阳泉村就是原先的阳泉村主村。阳泉市名源自村名。

文中还不无自豪地言道:“中国共产党把新中国第一座新兴的城市,建立在了这片祥和的地界上,并命名延取了古村吉祥的名字‘阳泉’”。

如此说来,地名阳泉,山水阴阳,各取一字,相得益彰,和合而生。从这段阳泉新解看,阳泉作为地名与漾泉“泉名”,虽从未混淆,但确有影响。“阳泉”地名起源形成与漾泉有关,阳泉之泉,来自漾泉之泉;阳泉之阳,与漾泉之漾无关,与环绕漾泉的“三阳开泰”之地有关。

6、吕梁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1958年由隰宁、蒲县、永和、石楼四县合置,治今山西省隰县。1960年恢复县、石楼二县。

1961年撤销吕梁县,恢复隰县、大宁、永和三县。

1971年5月,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方山县,新增设娄烦、交口二县;1972年4月,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柳林县。1992年孝义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汾阳撤县设市。

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吕梁撤地设市,同时下辖的离石由县级市改为市辖区,下辖的孝义、汾阳两个县级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吕梁市代管。

7、晋中

晋中,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设立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从此,晋中开始成为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域,称榆次专区。

1950年8月,改称山西省人民政府愉次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更名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

1958年11月,改名晋中专员公署,俗称晋中专区。

1968年9月,成立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5月,改设晋中地区行政公署,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1999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所属榆次市改为榆次区。

2000年10月,晋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8、临汾

北魏时在今临汾市区建“白马城”,移平阳县于此。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嫌“平阳”与“平杨”谐音,改平阳县为临汾县,取“滨临汾河”之意。

隋开皇三年(583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沿用至今。

抗日战争初期,临汾为山西省7个行政区中的第6区。

1950年1月6日,成立临汾专区。

1954年,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驻临汾),辖29县。

1970年,专区改地区,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

1978年,设临汾地区行政公署,辖临汾、侯马2市和16县。

1983年,临汾县和临汾市合并为临汾市。

2000年11月1日,撤地设市,成立地级临汾市

2019年12月,临汾市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9、长治

长治,山西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晋东南中心城市 ,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取“长治久安”之意。

10、运城

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

运城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主要由来运铲盐的“农民工”组成。“运城”因“盐池”而来。历史上运城即盐池,由安邑县治和解州管辖。盐池居安邑、解州之间。盐池两岸本无常住居民,但在每年的夏、秋产盐季节,外来务工人员为了方便生产,方便生活便开始在盐池两边搭建临时建筑,因盐池北岸地势平坦,还可在闲暇时开垦种地,因此大部分都搭建在盐池北。 随着时间的流逝,临时居住户逐渐增多并成为常住户,群居而成村。因为靠盐池边,当时人称运城产出的盐为卤,因此人称卤村。官府署衙为方便治理盐池及周边人口,也在此处派驻官吏进行管理。在村落人口登记时,嫌卤字太俗,便改为潞村,由此一直沿用下来。 800年前蒙古部落崛起,这个民族在和汉族交易食盐时盐价奇高。而作为游牧民族,人畜都离不开食盐,因此在交易食盐时,只得以高价**汉人的食盐。元朝建立后,特别重视食盐的生产和管理,因此,首次在盐池筑城,取名“凤凰城”,并在凤凰城第一次设立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盐运使署衙,设盐运使司。元朝统治时期推行民族歧视政策,人分五等,北汉、南汉为最下两等。元筑凤凰城不许再沿用潞村名称,而汉民族为抵抗元朝统治,私下里仍叫潞村,而盐商则以盐运使署驻地为名称称运城,也避开了凤凰城的称谓。朱元璋率众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帝国后,将凤凰城正式更名为运城,并一直沿用至今。

11、晋城

民国二年(1913年),对清代建制改革,废府存县,裁撤泽州府,五县归山西省直辖;次年,附郭凤台县改为晋城县。

1948年10月,析晋城县城关区,置晋城市,和晋、高、阳、陵、沁五县一起划归华北人民政府太岳、太行区行署。

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晋城市复并入晋城县,晋高阳陵沁五县复隶于山西省。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设置八个专区做为省政府派出机构,督导管理各县,今晋城各地隶属山西省晋东南专区(1967年改为晋东南地区)领导。

1983年7月,复设山西省辖县级晋城市,由晋东南地区代管。

198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县级晋城市升为地级晋城市,直属山西省。

相关文章

微信临时群是什么情况
2025-01-10 03:13:05
宾馆一般什么时间打扫
2025-01-10 03:10:54
什么是交强险和商业险
2025-01-10 03:08:47
货车几乘几是什么意思
2025-01-10 03:07:09
领居住证需要什么资料
2025-01-10 0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