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有三位庙号为“神宗”的皇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4 10:37:28庙号最初始于商代,但直到隋朝以后,才会给每个皇帝都上庙号。庙号一般是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选择来定,但其实“宗有德”这一条执行得很不严格。其中,“神宗”这一庙号看似有褒义,然而实际上,隐含着一种说不清的贬义。对于历史上的三位庙号为“神宗”的皇帝,都有需要批评的地方。
一、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初名赵仲针,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宣仁圣烈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在即位之初,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故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
在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任用王韶出兵抗御西夏,拓地五州,史称“熙河开边”。变法虽然在前一阶段取得胜利,但反对势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于是,宋神宗开始左右摇摆,勉力维持变法。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皇室内乱,宋神宗以为有机可乘,遂出兵五路伐夏,但深入夏地各军因粮草不济,无功而返。
元丰五年(1082年),宋神宗又听徐禧之计,筑永乐城,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战败。北宋大军两次战败,宋神宗希望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的计划彻底破产。到了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赵顼在福宁殿忧郁而逝,享年38岁,庙号神宗。
对此,在笔者看来,宋神宗确实是北宋有抱负、有作为的皇帝,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他支持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朝廷的内耗。尤其是出兵攻打西夏,更是让北宋徒劳无功。
二、西夏神宗李遵顼
李遵顼(1163年-1226年),西夏第八位皇帝。他是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子。年少力学,博通群书,工于隶篆。天庆十年(1203年)三月,李遵顼袭封齐王。皇建二年(1211年)七月,李遵顼废襄宗李安全,自立为帝。
李遵顼在位时,继续奉行附蒙侵金的策略。自光定元年(1211年)开始,西夏多次进攻金国。光定七年(1217年),因蒙古军包围中兴府,李遵顼出奔西凉,命太子李德任居守。之后,李遵顼采纳枢密都承旨苏寅孙之言,谋与金修好,共拒蒙古,未果。
从光定八年(1218年)起,李遵顼几度遣使入四川与宋将联络,议夹攻金朝,与金朝时战时和。光定十二年(1222年),李遵顼在蒙古军威胁下,派出大军进攻金朝。翌年正月,集步骑10万众,联合蒙古大军围攻金朝的凤翔。
公元1223年12月,李遵顼在蒙古的威逼下,又在朝内反对声中不得不宣告退位,传帝位给次子德旺,自称太上皇。公元1226年5月,正当蒙古军攻陷西夏河西诸城之际,李遵顼病死,终年64岁,谥号英文皇帝,庙号神宗。对此,在笔者看来,西夏神宗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不断,联元抗金没得到实惠,反而屡战屡败导致江山濒临崩溃。
三、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实施了一系列变法。由此,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随后,明神宗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与众位大臣僵持对立,以致二十八年不上朝。明神宗在位后期,百官争斗日益激烈,导致朝政日益混乱。
另外,明神宗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搜刮民财,促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与此同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到了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明神宗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值得注意的是,明神宗死后仅二十四年,明朝灭亡。因此,历史上有明朝亡于万历的观点。